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洛博动态
洛博动态

三月学雷锋月特别策划【七】和而不同 美美与共——洛博志愿者各组团队成员风采展示
发表时间:2021-03-24 阅读数:2761【

  “火星”周六组:聚是一团火 散是满天星

  每当走进洛阳博物馆,大家在感悟河洛文明、欣赏精美文物的同时,总会看到一群活力四射、热情服务的志愿者。而其中志愿者周六组更是一支热爱生活,朝气蓬勃,不断提升的优秀团队。

  志愿讲解 传播文明

  周六组,顾名思义,就是周六到博物馆服务的志愿者。这其中的志愿者老师多半为在职的工作人员,他们来自不同行业:有飒爽英姿的警察、有温文尔雅的教师、有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也有兢兢业业的事业、企业工作人员……工作日,他们奋战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工作,一丝不苟。到了周末,他们来到博物馆,化身文明使者,为参观的游客提供义务讲解服务。

  图:“聚是一团火”周六组老师们

  他们把博物馆当作自己的生活方式,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充实自己,更帮助别人。潘景修、孙颂老师,为了胜任一场不到两小时的展览讲解,至少需要阅读几十本书籍查阅资料;刘俐、蒋玲默默值守,按下快门近万次,只为记录博物馆的众多珍贵瞬间;张岳香不光自己发挥余热,更带动家人,姐妹三人都成为了博物馆志愿者……





  图:“全能达人”刘俐老师

  图:周六组组长蒋玲老师

  图:张岳红、张岳香、张岳娟“姐妹花志愿者”

  他们热爱生活,将自己的所学所知倾尽而出,对展柜里的文物如数家珍、娓娓道来,生动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全组57位老师坚持周六服务,他们绘声绘色、风格多样的讲述,带领参观的游客们徜徉在历史长河中,领略着商周的定鼎中原、汉魏的文脉风流、隋唐的开放包容,感受着1500年来这片土地的兴衰荣辱、城垣更迭,自豪于我们的河洛文明在中华文明演进过程中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他们只愿成为举着火把,传递火种之人,照亮观众们的“博物之路”。

  学习提升 自助助人

  活到老学到老。博物馆的讲解对专业性、知识性的要求很高,面对展柜中珍贵的文物,讲解必须准确、客观。作为非专业出身的志愿者,要想准确对其进行介绍,难度的确不小。周六的志愿者团队注重自我提升,主动学习,组里学习氛围浓厚。每周六,大家经常开展集中学习,交流分享文物知识和讲解技巧,向专职讲解员和专业老师请教,定期整理讲解词,在展厅反复练习,保证讲解品质。

  组长蒋玲老师率先垂范,经常组织交流分享,还利用节假日组织组员外出学习参观,不断提升文史知识储备。去年“十一”期间,与周日组联合,组织团队到湖北省博物馆学习,先后被《湖北日报》、学习强国平台报道。

  李丽华、刘俐、林青、韩春艳、宋满满等老师坚持练习书法,了解中国文字的发生、发展,在反复练习中感悟、品味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在讲解中融入中国文字发展历程,丰富拓展讲解内容。潘景修、苗菱、刘俐等老师坚持每天给分享洛阳历史、文物常识、摄影技巧等内容,扩充大家的知识储备。

  图:苗菱老师坚持每天早晨文物知识分享

  除了常设展览之外,洛阳博物馆还会经常举办临时展览,这些临展与常设展不同,每次展览的题材、文物大不相同,馆方与策展方提供的展览资料相对有限。如何把一场临展讲解透彻,着实考量志愿者的基本功。周六组的孙颂、闫育乐、张岳香、林青、蒋玲、李丽华、刘震宇、刘莉、沙莎等老师自我加压,坚持学习临展内容。





  图:临展交流学习:林青、刘震宇、李丽华

  展览的背景、文物背后的历史知识和故事,文物与文物之间,文物与展览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观众眼中一件件独立的文物,在志愿者眼中却是一整套系统,它们彼此独立又互相联系,共同呈现出一场展览所要表达的文化和内涵。他们不仅注意讲解内容的“精和深”,还根据听众的年龄、职业、地域以及知识结构、理解能力努力做到因人施讲。《故宫牡丹文物展》、《平山郁夫丝绸之路文物展》、《丝路华光——敦煌、云冈、龙门石窟艺术联展》、《吉玉永年西周玉器展》……一个个展览,一场场精彩讲解,不仅拓展了讲解内容,更好地服务听众,而且提升了自身,做到了助人与自助。

  热爱生活 快乐生活

  周六的志愿者们不仅善于讲解,热爱学习,同时也是会生活爱生活的万能达人。



  组图:周六组老师合影
 

  讲解老师:宋满满、石改绍、沙莎、刘艺、孟维华

  “洛阳达人”潘景修对洛阳的美食、美景、历史典故烂熟于心,如数家珍,当之无愧的“问不倒”,各地的志愿者来到洛阳都会拜访他,被志愿者称为“洛阳名片”;“优雅达人”孙颂举止从容,优雅端庄,尤其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一花一木,一塔一楼,在她的手机随拍中尽显生机和优美,而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在博物馆里优雅的老去;“瓷器达人”林青对瓷器颇有研究,她对瓷器的历史、种类、品鉴的理解和认知水平受到专家的肯定,同时还精于厨艺,制作美食功力了得,经常给大家分享美食和菜谱;“全能达人”刘俐摄影、编织、绘画、美食、思维导图无所不通,妥妥滴全能型人才;“主持达人”张岳香几乎包揽了线上线下的各种主持,从电台、公众号、多媒体到朗诵诗会、社区公益演出,处处能看到她秀丽的身影;“书法达人”李丽华精于书法,硬笔软笔“双管齐下”,篆隶楷行草均有涉猎;“才艺达人”闫育乐配音、朗诵、表演无一不会,无一不精,总是让人惊叹不已;“刷馆达人”刘震宇自驾敦煌,塞外驰骋千余里,只为领略赫赫敦煌的鸣沙圣迹;“插花达人”刘清花艺出众,插花作品色彩鲜明,意境开阔,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组图:郎萌芳、李丽华、王慧卿、王运梅、杨杰、刘清

  每年的志愿者联欢会上,周六组总是大放异彩,无论是《打起手鼓唱起歌》的非洲鼓演奏,还是《洛阳牡丹记》的古装大剧,都在展示着这个团队的朝气蓬勃,昂扬向上。

  图:周六组非洲鼓演奏

  图:周六组古装剧《洛阳牡丹记》

  图:周六组大合唱《歌唱祖国》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周六组团队的成员们,平日在各自的各位上散发着光和热,相聚博物馆,凭借同样的热情、同样的坚守,在传播文明的道路上,通过扎扎实实的服务,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他们以年华作笔,默默耕耘,不断丰富着 “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

  洛博君悄悄话:“火星”组组长蒋玲老师,2015年加入洛博团队。外表酷酷冷冷的她,其实有颗火热易感的心:她最难忘排演《洛阳牡丹记》时,感受到的集体智慧和力量,感动于每个人无私的付出,感觉到了自己在奉献中成长!

  蒋玲组长最喜欢的文物是洛博珍宝馆的“三彩黑釉马”。蒋老师认为,黑釉马昂扬挺拔的身姿、自信开放的精神是大唐盛世的折射,更是当今时代的写照!作为生逢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一代,也应该自信从容、驰骋人生!

  这件镇馆之宝,国内仅有两件,在学习强国和央视等平台也惊艳亮相过。观众们可以到洛博一睹其丰姿,从文物感受我们的文化自信!

 

  策划:洛阳博物馆宣教部

  文稿:洛阳博物馆志愿者 李丽华

  照片:洛阳博物馆志愿者团队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三月学雷锋月特别策划【八】和而.. 下一篇洛阳博物馆2021年度部门预算公开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