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红展”视觉艺术浅淡—论“抗战与文艺展”中空间展陈风格的转变
发表时间:2017-05-31 阅读数:7874【


  为反映抗战文艺对抗战胜利的伟大贡献,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国家博物馆隆重推出《抗战与文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馆藏文物系列展》。该系列展由“文艺与抗战展”、“抗战木刻展”、“延安电影团史料展”、“抗战摄影展”、“梁又铭抗战美术作品展” 5个部分组成。共展出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美术和摄影作品以及历史照片等,其中上百件(套)为首次展出,展期为3个月的时间,属于临时展览类别。

  围绕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主题,我们对这次抗战展的创作思路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最终达成一致。我们认为,公众不仅要铭记军事抗战的历史,也要铭记文艺在抗战中的历史作用。就文艺抗战的历史,对文艺抗战的历史地位和特殊作用,用文物这一特殊形式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展示和宣传。

  展览设计是多门类的综合艺术,通过对空间与平面的规划设计,现代展示设计对于美的表现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从而创造出各种独特的空间视觉效果。在当今博物馆类的革命题材展览陈列中,主要的问题是形式太过雷同,个性和创新不足。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馆藏文物系列展由5个独立的展览组成,单独拿出任何一个都可以成为独立的展览,展览中不仅有很多藏品是首次亮相,而且像文献、题词、漫画等一些题材也是以前没有涉及过的。不可否认,任何题材的展陈,都需要通过大量的实物、图片作为载体,向观众传达出设计者想要传达的相应信息,这就对展陈设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需要具备展示设计的专业技能以外,设计者还需对抗战文艺的相关内容作深入了解,需积极搜集和整理相关的设计元素资料,才能做到形式与内容相得益彰,也就是把自己对设计主题的理解准确地转化为设计的形式语言,同时也利用自己的专业背景对展览内容的深化起到补充与提升的作用。

  一 设计思路的整体实施程序

  最重要的一步是要具有现场意识,要先熟悉场地并到现场实际测量尺寸,在这个环节亲力亲为对于设计师今后把握好空间节奏至关重要。其次是熟练运用电脑软件来呈现设计思路:如用Photoshop来绘制展示空间的平面图、 3dmax绘制展示空间效果图、 Illustrator来绘制展示空间立面图。将每个展品以内容为标准,以单元为单位来进行分布,要呈现出展品实际尺寸及实施方式呈现,以便现场施工能够根据实际尺寸的立面图来准确定位。设计过程中,在把握大的整体定位风格不变的的情况下,要不断地推敲和修改细节,以新的展示艺术思维与传统的革命题材展览的陈列形式进行对比。纪念抗战战争胜利70周年馆藏文物系列展,设计师在注重视觉冲击方面做了大胆创新,将展览的艺术性与内容有机结合,既不脱离内容本体,也符合当今时代的艺术审美情趣。

  二 风格多变的表现形式

  在展示陈列总体设计中,必须强调以展示空间设计为基础,对整个展览的空间布局,艺术风格等表现形式进行设计。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馆藏文物系列展是由5个展览组成,同时分布在3个展厅, 一个厅的面积大约有1000平米左右。这就要求在空间规划中,使用组合、穿插等表现手法,使每个展览的空间布局结构都要有个性、变化和对比,每个厅的内容按单元来分割,最终计算出展线的长度和面积。我们在进行空间平面的深化设计时、要始终保持每个空间与空间的连贯性、鲜明性,保证展线顺畅、以及展厅功能区域分布合理。此外,还要保持每个空间大小的比例关系协调一致,使空间的节奏与连续性要强,从而满足观众的流动性和不折返。

  在设计者看来,量不分大小,形不分繁简,质不分优劣,所有的空间形态都是从宇宙中分割出来的,我们首先要对展厅空间进行空间界定,采用展墙来分隔和包围空间,按照展览的单元内容,划分明确的区域界限,在这个基础上作细化空间形态设计,要达到空间与空间在分割中有联系,实隔而意不隔。空间的疏密处理都将决定空间的封闭与开放的程度,但是最符合这个系列展览的主题是空间分隔,对单一的空间要采取竖向或横向的再分隔。分隔形式要有变化,不能平均对待,在设计时也要考虑到主次关系,有助于空间力象丰富和突出,也丰富了空间的穿插、组合层次和变化。如:“抗战摄影展”与“抗战木刻展”共用一个空间,打破强硬而冷漠的直线,运用斜线,让展厅空间灵动,富有空间层次变化,前后两个厅都借用一个空间来展示不同风格的内容。

  这次展览形式的总体设计规划就是要避免形式构思局限于陈旧表现的形式,避免趋于通俗,形式构思局限的陈旧表现形式。设计的侧重点是围绕着如何营造展厅气氛达到现代化的艺术展示效果,通过既要尊重历史又要体现设计的多元化等方面, 从而提升展览的艺术性。

  三 空间尺度的把握

  空间比例:陈列设计师必须要对空间中比例和尺度有所把握,比例尺度对于博物馆陈列展览空间设计无疑是十分重要的。设计者需要从参观者的角度考虑,根据视觉艺术的规律和展陈的具体设计要求,将面积或体积不同的造型因素根据一定的比例进行设计,从而获得最大的视觉新鲜感。在展览中,展品始终是陈列设计的主角,这个系列展在入口处,空悬一顶巨大的降落伞,这是“文艺与抗战展”中最大的展品。降落伞上彩绘了地图、八路军战士、五角星、飞机等图案。这是路军一二九师把从击落日军飞机上缴获的降落伞作为礼品献给党的七大,是抗战时期最有代表性的馆藏一级文物(如图)。降落伞生动的彩绘不仅有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动态,还有国民党抗日将领冯玉祥将军的墨宝等。由于打开后的体量较大,以往的展览都曾经试图展出,但考虑到展陈空间的有限性,展品陈列的高度,观看距离的远近等因素,最终无法展出。本次展览展厅入口的空间场地宽敞明亮,巨大的降落伞,与14米宽的系列展海报相得益彰,在展示的比例和尺度上相对均衡,极大刺激了观众的感官和眼球。思路虽然有了,但在制作施工方面却颇费了一番周折,最终要制作一个与展品打开状态尺寸吻合的圆形轨道, 并固定于展厅顶部,反复调试射灯进行光照设计, 使展品出现半透光的展示效果,画面上的图案和场景会生动浮现于观众的眼帘,形成了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平面比列:展示中的图片设计涉及到平面与空间两大视觉,在设计过程中要均衡把握好它在平面与空间的比例和尺度关系,才能展示出较好的视觉效果。如:“抗战摄影展”和“延安电影团史料展”都是以黑白高清胶片为主导,每个展厅有百张黑白老照片。设计者通过黑白相间主旨清晰的表现形式来传达展览内容,形式上采用不锈钢黑色镜框装裱老照片,对其进行分割和组合来丰富展陈形式。每个展厅的图片设计意图都是建立在节奏与动感、均衡与对称、对比与统一的基础上,通过刻意放大图片作为整体背景,整体与局部的比例对比关系处理,目的在于打破大量图片堆积产生的单调感。如:“抗战摄影展”有一个亮点,就是将一个独立空间处理成直线灯箱带环绕整个空间的形态,灯带的高度为符合观众视角1.6米高度,按观众流线的顺序将图片排列在灯带上,线与面的构成形成了强烈的空间节奏,灯光微暗处理,灯带的聚光高清效果吸引了观众的眼球。

  四 同一展品多种表现手段

  在抗战的大背景下,文艺战线的工作者们走出了书房,用他们自己的作品来热情讴歌全民抗战运动,愤怒鞭挞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文艺与抗战”中的展品都是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大众化的文艺作品,构成了抗日文艺创作的主体,并形成了抗战文艺的特色,如:第二战场开辟形势图传单、渤海区八路军印发夏季战役攻势辉煌战果的宣传画等大量纸质展品,在本次展览的展品中,纸质展品具有内容的特殊性且数量繁多,通过用平面构成的元素进行设计,将所有的纸质展品装置于镜框壁挂于展墙,也就是说都是由相同或相似的镜框组成,其中以每一组镜框为“单位”作为一个基本造型元素,设计中运用点线面的构成设计原则进行排列、组合。需要运用两种展示方式:

  壁挂式展陈方式

  将大小不一的宣传单用镜框式纸板装裱,解决了体现宣传主题思想的内在形式问题,在陈列方式上尽可能做到让所有的展品都能展现到观众眼前。在检查展品的存放现状时,发现大多数展品经过常年存放,情况差强人意,有的部分缺损、有的薄厚不一、展品尺寸不等。展品不尽如人意的现实状态,对展出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因此就要认真分析研究每件展品的材质、大小、装帧,选择卡纸镜框式装裱,现场进行制作和装裱,将每件展品置入规格的镜框内,根据立面图和效果图面位置,将杂乱无章的元素进行有规划的排列组合设计,既美观又满足了“以物为本“的立意。

  悬吊式陈列方式

  悬挂的展品(复制品)与壁挂的展品的是对应的,内容统一但采用不同的形态表现,从平面到空间的交替,“文艺与抗战”展厅的顶部高达5.2米,顶部传达的信息往往会被忽视,与实际的展示形式形成较大的脱节,将大小不等的传单(复制品)通过鱼线垂直悬挂的表现方式置于顶部,这种展陈形式有利于在参观行进过程中或平视或仰视,同时获取动态和富有新意的感觉。动态的艺术表现形式与墙上的静态展品相得益彰,仿佛将观众带入了抗日战争年代的实景之中。为了能让传单(复制品)更富有动感,在展墙的上方架设一台风扇,风的动感有如战斗机往地面洒落传单的动感画面,一动一静空间形态让整个展示灵动化了,观众对展品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营造出多元化的视觉效果。

  五 色彩传达

  色彩是展示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因素,通过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直接刺激,在极短的时间里刻意让观众人感受到一个空间范围。观众对色彩的自我感受因要受到情绪、地域、生活习惯等一系列的影响,颜色传达出来的心理感受也都尽不相同。在设计者看来,要让展品与空间有情感,因为色彩表达出来是一种有生命的情绪和象征意义,中国红色文化时代永恒的主题,在大多数展现革命主题的展览都运用“红色”来显示红色艺术之美。我们这次在空间设计上,就大胆尝试黑色、灰色、“国博红”三种基调作为这个系列展览的展示主体基调。

  黑色是《延安电影团》《抗战摄影展》《木刻展》的主基调,在统一的空间内,可通过不同区域的颜色来划分不同的空间,设计表现上增加了深灰色,可产生几种作用:

  1 通过黑与灰色彩搭配,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空间形态和区域。

  2 这两种配色既能彼此划分不同的空间区域也能形成连续性,可以产生统一的融合。

  3 利用了黑灰红对空间的划分与融合,色彩变化在展示空间内产生了丰富的层次效果,在追求统一整体的基础上再寻求细节变化。

  4“文艺与抗战”与“延安电影团史料展”两部分内容用黑红色系融合一个展厅空间内,两种颜色产生的空间大小是不同的,展厅内的国博红有扩大整体空间的效果,不同的色彩使人产生的心理感受也是不同的,“延安电影团”的空间氛围想营造怀旧老电影的氛围,色感明度处理为黑色基调,将电影团纪实片通过投影直投黑色墙体,产生观影的空间区域。

  5“梁又铭美术作品展”是抗战时期国民党军旅画家梁又铭创作的反映抗战题材的展览,他以简洁、强烈的集合块面和线的对比来描绘飞机战斗的场景,以简洁、强烈的几何块面和线的对比,表现中国空军抗击日军的激烈场面较。通过设计者的努力,以展品为主,运用明度饱和的藏蓝色来衬托和渲染整个展厅的主题,无论大小展品都采用黑边镜框来装裱,从而加强空间的整体感和距离感,统一而不失变化!

  六 材料提升艺术性

  材料与创意是互动的,我们从设计需求出发,以空间比例、环保、氛围和审美等需求尽可能选择能满足条件的材质。“现代展示设计中的材料与工艺不仅是一种设计形式要素和视觉传达媒介,还成为了体现设计精髓和情感的核心。另外, 材料的外观和性能都能带来很多灵感,用技术来将艺术升华是我们做设计要考虑的重点。既不能铺张浪费,使设计思维趋向经济合理, 又能够将艺术品味升华,使陈列展览达到实用、美观、经济、安全的要求。大胆地尝试新材料和新工艺, 从而运用在现代展示设计中, 使受众产生更丰富的感染力。

  设计者在选用材料时大体应做认真比较。在这次展览的材质选择上,设计者的初衷是以抗战时期的大环境为设计因素,每个展厅的大屏风都进行了材质的艺术处理,并不是粉刷墙这么简单的处理,而是根据每个展厅的艺术特点去用材质的肌理做艺术升华。从视觉质感的角度出发,看到石头深色、沧桑粗糙的表面,会与石材、铁锈等联系起来。“抗战摄影展”和“延安电影团史料展”在屏风处理上,通过对材料纹理、色泽、质感、性能、规格等特征的互相比较,巧妙采用中性表面材料——砂岩肌理,放弃了以往一些装饰性的表现手法。尤其是对6米×4米高的屏风采用砂岩肌理彩喷,刻意放大这种材质的肌理效果,获得很特殊的艺术效果。做旧效果很逼真,这种材质的纹路,即朴实又厚重的,质感强烈。仿石效果给人一种很大的错觉,但它的重量很轻,工厂按设计图纸的尺寸、喷绘图样,制作加工完毕,到现场直接拼接安装,不会破坏展厅固有的墙体、制作安装方便。

  总而言之,红色革命题材的展陈风格,更需要设计师从文学修养、审美能力与资源整合能力等方面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因此脱离内容大纲的设计是空洞、无味的设计。“红展”的设计风格必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 《路易斯.I.康的空间构成》作者: (日)原口秀昭 著,徐苏军,吕飞 译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建筑构图概论》 苏联建筑科学院编、顾孟潮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 《空间构成》[日]铃木昌道著,成文堂新光社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班家古寨 书写传奇 下一篇试论摄影在数字化博物馆建设中的..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