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旨碑
洛阳晚报讯 众所周知,曾国藩和他带领的湘军在历史上赫赫有名。鲜为人知的是,湘军的队伍中也有咱洛阳人的身影。昨日,《洛阳晚报》记者在伊滨区庞村镇见到一块清代圣旨碑,碑的主人阎氏凭着丈夫马德顺在湘军中的赫赫战功,夫贵妻荣,受封一品夫人。专家称,圣旨碑见证了洛阳与湘军的渊源,意义重大。
发现
渠底导水石
竟是清代圣旨碑
今年46岁的马宇轩是伊滨区庞村镇西庞村人,现居住在西工区。他是曾国藩麾下战将马德顺的第五代孙,因为对先祖的崇拜,他17岁那年选择了参军。
今年夏天,马宇轩听朋友说老家的马家墓地发现了一块石碑,可能与马德顺有关。他赶紧和朋友一起去查看,发现这竟是一块圣旨碑。
“马家墓地俗称马家坟,里面曾有许多清代石碑,大部分已不存,这块圣旨碑被村民用来作为水渠的导水石,最近才被发现。”马宇轩说,因长期在渠底,碑文上现在还有斑驳的红色水锈。
该圣旨碑高1.9米、宽0.8米、厚0.18米,碑座和碑额已经丢失。碑文为“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尔提督衔浙江处州镇总兵马德顺,英猷克矢,武力维宣……尔提督衔浙江处州镇总兵马德顺之妻阎氏,毓质名闺,作嫔右族,撷苹采藻,夙彰宜室之风;说礼敦诗,俱见同心之雅。兹以覃恩封尔为一品夫人……”,总计约230字。
“从碑文来看,是皇帝表彰马德顺和他的妻子阎氏,马德顺被授予提督衔,阎氏被赐封一品夫人。”洛龙区档案史志局局长马正标说。

圣旨碑细节
追溯
我市多件藏品
见证马氏夫妇荣光
马正标介绍,提督为清代地方武职最高长官,职位很有分量。“夫人”作为一种封号,用于对高官的母亲或妻子加封,朝廷封的称为诰命夫人,一品夫人是诰命夫人中级别最高的封号。
马宇轩说,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藏有一块由晚清重臣左宗棠奉请皇帝为马德顺树立的功德碑,碑上刻有“同治八年十月初七日,内阁奉上谕,左宗棠奉请将阵亡总兵马德顺等分别予恤建祠……”
“遗憾的是这块圣旨碑上没有年号,我们无从得知圣旨碑树立的时间。”马宇轩说,根据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馆藏的功德碑上刻的时间,他推测这块圣旨碑的年代应该也在同治年间。
记者从洛阳匾额博物馆得知,该馆收藏有称赞一品夫人阎氏“淑德寿征”的匾额,匾额长2.4米、宽约1.2米,落款时间为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九月,阎氏时年70岁。

从精美的木雕上,可遥想马德顺故居当年风貌
马德顺其人
善骑战,曾跟曾国藩和左宗棠征战沙场
据偃师商城博物馆收藏的马德顺墓志铭记载,马德顺生于清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世居洛阳东南之庞村镇西庞村,从小就喜欢模仿行军打仗。1859年,马德顺进入曾国藩率领的湘军大营,随后又跟随左宗棠,屡建战功,被任命为处金总镇,统辖浙江处州、金华一带的军务。
根据高祐著《洛阳人物志·忠义篇》记载,马德顺,字子辅,号佑庵,先世皆以艺武称。马德顺身材魁伟,为人豪迈不羁。道光年间,马德顺和亲戚一起游走塞外,在游牧之地学会了识别马匹的习性和饲养方法,为以后加入曾国藩的湘军打下了基础。
曾国藩率湘军与太平天国厮杀时,将马德顺召至军中,负责训练马队(即骑兵),参与作战。马德顺不负众望,以战功升千总、加蓝翎守备衔。左宗棠守卫东平时,与号称数十万人的太平军相持20多天,马德顺以一百多人的马队出奇兵击退太平军,由此声名鹊起。
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马德顺因军功受到清廷特别嘉奖,赏其“辅勇巴图鲁”名号,“蒙特恩以提督交军机处记名简放”。后来,马德顺又统领左宗棠“奇字营”马队,以战功赏换“博启巴图鲁”名号。
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马德顺跟随左宗棠前往陕甘地区,途中遇伏阵亡,时年48岁。马德顺阵亡后,谥武毅,朝廷下令在其阵亡所在地和原籍,“各建专祠,春秋致祭”。
专家
圣旨碑见证洛阳与湘军的渊源,意义重大
马宇轩说,湘军有水师、陆师和马队三个兵种,马德顺先后统领“顺字营”和“奇字营”马队,并在死后获得“善用骑战,所向成功”的评价,说明马德顺在湘军马队中的地位较高。
如今,马德顺的墓地已经不存在,位于西庞村的马德顺故居(又称提督军门府)也已破败不堪,仅能从老房子精美的木雕上遥想当年风貌。
马宇轩说,从前的马家祠堂中保留着不少关于先祖的资料,后祠堂不复存在,他想把马家祠堂恢复起来,将一品夫人圣旨碑保存在祠堂内,让后人了解先祖的功绩。目前,他正在整理马德顺的事迹资料,准备出版相关书籍。
“阎氏的一品夫人圣旨碑见证了洛阳与湘军的渊源,为洛阳近代史增添了一段佳话。”马正标说,这块圣旨碑相当于朝廷为阎氏下发的“表彰文件”,应该是马家人把圣旨内容刻在了石碑上,得以保存至今。
“马德顺是清代晚期河洛地区的名人,他妻子阎氏的圣旨碑的发现,对于研究马德顺和湘军的渊源,意义重大。”洛阳民俗博物馆馆长王支援说,民俗博物馆愿意收藏这块圣旨碑,将其和“淑德寿征”匾额一起进行研究,让更多人了解马德顺的生平事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