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日报讯 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是省第十次党代会赋予洛阳的战略定位之一。
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如何统筹处理好“古”与“今”的关系,让历史文化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协调共进?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润儿对此十分关注。来洛调研期间,他特别提出要到隋唐洛阳城遗址、隋唐城遗址植物园走走看看。
在我市五大都城遗址之一——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陈润儿逐一询问遗址重要节点项目的建设、保护情况,并来到隋唐时期著名皇家园林九洲池的遗址察看。
“遗址公园怎么进行展示?”“应天门建筑体量多大?”“天津桥如何实现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价值统一?”陈润儿兴致勃勃,详细询问隋唐洛阳城遗址的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陈省长根据我市文物遗址较多的情况,建议我们在文化遗址保护展示过程中,可以借鉴西安、长沙等地的经验,积极通过数字化展示等多种方式来保护展示。”市文物局局长余杰说,下一步将坚持保护和开发相结合,通过多种途径把历史的宝贝展现出来,让游客能感知、能体验,更好地把洛阳遗址遗存呈现在市民游客面前。
和隋唐洛阳城遗址一样,我市文物遗迹点多面广,又多在城市中心区,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建设矛盾突出。
如何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我市的总体思路是:坚持守正出奇,保护固态、传承活态、发展业态,让传统风貌和现代气息交融。
守正出奇,传承文脉,当务之急是对我市文物资源进行全场保护、全域规划。
当前,我市正在按照“尊重历史、立足保护、注重传承”的要求,加快对洛阳文物资源进行全域规划。市文物部门和规划部门编制了《洛阳全市域文物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重点做到多规合一,对城市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并在全国率先规定:凡进行基本建设,没有文物部门的审批手续,土地规划部门不办理规划许可证,计划部门不立项,城建部门不颁发施工许可证。城市建设、重大项目始终坚持以不占压重要文物遗迹为前提。
余杰表示,文物部门下一步将按照“全场保护、做好规划、有序建设、搭建平台”的要求,全力做好隋唐城遗址保护利用,大力推进隋唐洛阳城应天门、定鼎门片区、南城墙遗址公园等一批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建设。
守正出奇,传承文脉,重点是用新的理念、方法和技术,让文化彰显时代特色、反映发展实践,激活文化新业态。
已经建成开放的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天堂、明堂景区,就是我市积极用新理念、新技术展示文物资源的典型代表。该项目将各个历史时期在洛阳的历史事件,通过科技手段生动地表达出来,让枯燥的遗址鲜活起来,考古遗址公园成了市民感受历史、触摸历史和休闲娱乐的精神家园。
在调研指导隋唐洛阳城“一区一轴一带”保护展示工作时,陈润儿说,天津桥等修复展示项目,既是历史文物,又是城市旅游景观,一定要把文物价值、商业价值结合起来进行开发建设。
今年4月新开放的老城区文峰塔非遗文化产业园项目,就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目前,文物部门已在此发掘出占地约4000平方米的城墙遗址,包括元、明、清等多个朝代的古城墙遗址。该旅游景区被网友称为豫西地区首座“活态非遗博物馆”,其中的唐三彩等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项目,游客不仅可以看,还能动手体验。不仅白天有好玩的,园区晚上也有光影秀,通过全息投影技术演绎“孔子问礼”等传统故事,满园古建在流光溢彩的灯光中显得更加华丽,置身其中恍如穿越时光。
守正出奇,传承文脉,根本在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全域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业,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九大体系60个重大专项之一。
当前,我市正在加快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打造洛阳旅游升级版,让洛阳成为近悦远来的观光之城、休闲之城、生活之城。
同时,借助“一带一路”建设等机遇,我市旅游部门正在做海外市场营销、航线开辟等工作,努力使洛阳尽快成为国际旅游线上的亮点。洛阳旅发集团董事长吕宗乐介绍,该集团将不断发挥自身优势,牢牢把握洛阳机场着力打造国内旅游干线机场的机遇,在已开辟曼谷、大阪等旅游城市航班的基础上,继续与国内外其他旅游城市开通更多点对点航线,深度激活旅游、航空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活力。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洛阳要尤其注意文化的深入挖掘,做好文化的记忆传承和载体建设,让古都的每一小段残垣断壁都能得到充分保护,发挥其文化传承作用。”陈润儿省长对我市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进一步指明了路径。
文化是城市之“魂”。坚定文化自信,文化遗产资源众多的洛阳,一定能打造成最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实现守正出奇、传承文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