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牡丹“花开”印度
洛阳日报讯 公元627年,玄奘西行求法,为华夏求来佛法的同时,还开启了中印两国文化、经济、政治沟通交流的通道;公元2017年,《洛阳日报》组织“重走玄奘路洛阳再出发”大型系列活动,收获的也不仅仅是文化交流和异域风情,加大洛阳与印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交流、共享发展机遇,也是重要的目的。
11日,《洛阳日报》“重走玄奘路洛阳再出发”采访组回到洛阳,国际段的征程告一段落。但洛阳人、洛阳企业,沿着丝绸之路去拓展新的经济合作,却方兴未艾。
白糖、豆腐、棉布,都见证了中印交流
公元640年,印度戒日王会晤玄奘,他根据玄奘的建议,向中国派遣了官方使者。
中国、印度的交流,开启了双方文化交流、经济互通的全新一页。唐太宗见到印度使者后,向印度派遣了官方使者。据《新唐书》记载:唐太宗委派使者来到那烂陀大学所在的摩揭陀国,学习当地的熬糖术。季羡林先生的专著《糖史》记载:印度最早熬制了紫砂糖,唐太宗学习熬糖术之后,中国提升了制糖术,从紫砂糖中提炼出白糖,制造白糖的技术又传往印度和全世界,今天全球人民习以为常的白糖,正是中印交流的结果。
除了白糖,玄奘本人,还将中国人制作豆腐的技术,传到印度;而印度独特的眼病治疗术,在唐代时传入中国。
受益面更为普及的,是棉花和棉布。印度最早种植棉花,唐代之后逐步传到新疆,之后慢慢深入东南各省,棉衣棉裤得以普及。而今天,偃师市的布鞋加工业,已是全国最大的布鞋生产基地,我们此次赴印度,将偃师造的布鞋送给新德里五星级酒店Lalit的画廊总经理和其他印度朋友,他们都觉得很好用。
放眼中印合作,洛阳大有可为
高架桥正在建设、道路正在拓宽、大型工厂正在拔地而起、旅游胜地正在升级改造……
无论本报“重走玄奘路洛阳再出发”采访组走到新德里,还是瓦伦纳西、斋浦尔、伽耶城……眼前处处是工地,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让大家热血沸腾。
中印两国经济的深度融合,也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料。无论走到哪里,道路两侧都能看到VIVO、OPPO和华为等中国品牌手机专卖店;鹿野苑、菩提伽耶、那烂陀……每个景点,都能看到三五成群的中国游客和中国僧侣的身影,就连路边小贩也用别扭的汉语词汇在招揽中国游客;每个星级酒店,都能看到中国商人的身影。有意思的是,本报一位记者因工作忙而忘了兑换印度卢比,一路直接用人民币购物,街边小贩大多都能接受,有人甚至用人民币找零……
印度是个农业大国,但农业机械相对落后,我们看到,牛、骆驼、驴等牲畜仍在大量使用,而少数的拖拉机陈旧、落后,我市生产的大型拖拉机和小型拖拉机,在这里应该大有市场;无论是首都新德里还是中小城市,电动三轮车是中低收入阶层出门的首选,满眼皆是,但他们技术相对落后,这对偃师市的电动三轮车企业来说,也是一个发展机会;印度电力供应不足,即使在五星级酒店入住,停电也是家常便饭的事儿,洛阳成熟的太阳能发电企业,也是很好的发展机会;而硅光伏产业作为偃师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目前已初步形成完整产业链,成为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产业基地,在印度市场前景也比较看好。
进军印度市场,您准备好了吗
在新德里五星级酒店Lalit的电梯上,记者偶遇中国中车集团印度项目部经理田浩先生。他说,印度各大城市正在积极发展地铁,中车集团就拿到了好几个大项目,正在向孟买等城市供应中国新型客车,践行“一带一路”战略,收获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中国电信印度公司总经理、南亚区总代表,同时兼任印度中国企业商会副会长的王永林先生接受本报独家专访时介绍,在印度的中资企业,目前正在转型:手机企业目前风头正劲,各大国产品牌都在逐鹿恒河平原;美的、海尔等白色家电企业正在印度建厂;医疗企业、房地产企业也在积极跟进。
1300多年前,从洛阳走出去的高僧玄奘,为中国、印度双方的文化、经济交流,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1300多年后的今天,作为新一代洛阳人,正在深入贯彻“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成发展模式的更新换代,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无疑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印中文化交流协会主席老莫先生说,玄奘,开辟了中印交流的新时代,中国、印度两大文明古国,是交往2000多年、感情很深的老朋友,两国拥有世界上近一半的人口,市场潜力相当巨大。网络经济时代,印度的软件业在全球都处在领先地位,中国则拥有强大的硬件生产能力,中印两国深度合作,可以创造很多奇迹,甚至可以引领全球网络经济的新潮流。
“重走玄奘路洛阳再出发”大型采访活动国内段的行程,预计今年6月开始,目前已开始招商。与此同时,该活动组委会,还将组织“重走玄奘路洛阳再出发”企业商务考察团,与印度中国企业商会联手,到印度考察市场,为洛阳制造开拓印度市场,让更多的洛阳企业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同时,组委会也将组织摄影采风团,接受摄影爱好者报名。
追随先贤玄奘的脚步,投资印度、发现印度市场,您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