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阳二号”古沉船将整体搬迁至回洛仓遗址博物馆

工作人员正为即将进行的古沉船整体搬迁做加固工作

“洛阳二号”破损严重记者张斌摄
洛阳网讯(信息采集:徐阳光)17日,“洛阳二号”古沉船发掘工作结束,这是继“洛阳一号”古沉船成功发掘后的又一重大成果。
17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偃师市首阳山镇义井村的中国大运河古沉船发掘现场。在寒风中,数名工作人员正对“洛阳二号”古沉船进行加固,为整体搬迁做准备。
现场考古工作人员介绍,“洛阳二号”古沉船是在发掘“洛阳一号”古沉船引出的锚链时,才渐渐“浮出水面”的,其个头儿和“洛阳一号”差不多大,整条船的长度在12米左右。该古沉船被发现时底部朝上、船舱向下,船头和船尾不见踪影,船舱内结构损坏严重。
这种情况为发掘工作带来不小的难度。经过3个多月的发掘,“洛阳二号”古沉船年代初步推断为清代;从大小、形制和制作工艺看,该船应由民间制造,用于运送粮食等物品。至于船底朝天,推测应是被洪水冲压所致。在船舱内,还发现了瓷盘、瓷罐、锡酒壶、铁油灯、木钻等。
这艘古沉船如何保护?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古沉船搬迁现场负责人赵俊卷介绍,他们在加固之前,先对这艘船的船体进行了防腐防霉处理,即用高分子材料给整艘船包上了一层“钢铁衣”。
赵俊卷说,清泥沙、加固等工作难度很大——既要对船内部进行加固,也要在船外部焊接支撑,还要在船底部设置托槽,这样翻转的时候才不会伤到船身。待一切工作完毕后,再用吊车将船吊起翻转,然后平稳地放在托槽之内。
明年1月中旬,该船将被搬迁至回洛仓遗址博物馆内,与“洛阳一号”会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