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洛博动态
洛博动态

1月15日到洛阳博物馆看展吧! 探寻北魏皇家寺院的“前世今生”
发表时间:2023-01-13 阅读数:3919【

  本周日(1月1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洛阳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其宁惟永——北魏洛阳永宁寺特展”将在洛阳博物馆开幕。220件(组)与北魏洛阳永宁寺相关的考古成果集中亮相,再加上数字影音、3D打印等科技展示方式,一定会让您感受历史的同时大饱眼福。

  记者提前探访展厅,为您带来精彩“剧透”——

  ●再现“网红”文物泥塑佛面出土场景

  

  泥塑佛面

  洛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永宁寺泥塑佛面,是游客到馆必“打卡”的“网红”文物。如果您也是它的“粉丝”,本次展览中复原展示的泥塑佛面出土场景,将带您了解更多关于它的故事。

  永宁寺始建于北魏孝明帝熙平元年(516年),木塔于永熙三年(534年)遭大火焚毁,存世仅1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魏洛阳城考古队队长刘涛介绍,从1962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开始对永宁寺塔基遗址进行发掘,除探明寺院基本格局以外,还发现泥塑残块数千件,考古现场的诸多证据都印证了文献中记载534年永宁寺塔遭遇大火的事件。

  展览现场,泥塑佛面复制品(原文物在展厅内单独陈列)、被烧成红色、青色的泥塑残件和被破坏的柱础石、木炭标本等50余件残块被分散放置在红烧土上,给人带来无限遐思。刘涛介绍,泥塑佛面出土时残高25厘米,虽仅存下眼睑、鼻子、嘴巴、下巴和脸颊等部分,但佛面舒展光洁,鼻子端挺秀美,双唇紧抿,嘴角微微上扬,露出含蓄柔和的笑容,既有超尘绝世的神秘感,又有温和可亲的人间烟火味,是北魏时期民族大融合和佛教趋于本土化的生动写照。

  ●1500多年前的永宁寺什么样?

  

  永宁寺塔基遗址沙盘模型

  

  考古资料

  永宁寺是一座怎样的寺院?在展览现场,借助永宁寺塔基遗址沙盘模型、考古工作多媒体资料和遗址内出土的佛像残件、建筑构件、壁画残块、铁饰器物等或许能找到答案。

  从具体位置来看,永宁寺位于北魏洛阳城宫城以南500米处,距当时的城市中轴线铜驼街200余米。根据《洛阳伽蓝记》的记载,永宁寺的建筑概貌大约如下:四周有院墙,四面各开一门;寺中有木质的九层浮图(塔)一座,塔北有一所佛殿;另有僧房、楼观1000余间。

  北魏洛阳城内的佛寺在兴盛时达1367座,永宁寺是其中最负盛名的皇家寺院,以其辉煌的装饰闻名。根据典籍记载,永宁寺门头、墙壁等装饰富丽堂皇:“图以云气,画彩仙灵,列钱青琐,赫奕华丽。拱门有四力士、四师子,饰以金银,加之珠玉,庄严焕炳,世所未闻。”1500年前的寺院我们已无法亲眼目睹,但展厅内精美的各式莲花纹、兽面纹、忍冬纹瓦当和兽首建筑装饰等,还在诉说着这座皇家寺院昔日的辉煌。

  ●永宁寺塔有多高?

  

  永宁寺塔模型

  

  建筑构件

  在展厅内,一座3米高的红色佛塔颇为亮眼,这是借助3D打印技术复原的永宁寺塔模型。整个模型为树脂材料,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博物馆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肖金亮根据考古数据,在总结众多专家复原方案的基础上打造而成。

  站在这座模型旁,不由让人畅想永宁寺塔曾经的巍峨壮观。洛阳博物馆陈列部主任黄超介绍,永宁寺塔是北魏洛阳城的地标性建筑,《洛阳伽蓝记》中曾提到“去京师百里,已遥见之”,有学者推算它还是当时的“世界第一高塔”。

  那永宁寺塔究竟有多高呢?综合《魏书·释老志》《水经注》中的记载,按照北魏营造尺估算,其高度相当于现在的140米左右。如果按照现在商品房2.8米的常见层高来计算,永宁寺塔就相当于一栋50层左右的楼房,堪称北魏洛阳城里的“摩天大厦”。

  ●残缺的泥塑,每一件都是精品

  

  泥塑残块

  

  泥塑残块

  

  泥塑残块

  

  泥塑残块

  在本次展览中,您还可以看到不少永宁寺塔基遗址出土的泥塑残像。刘涛介绍,永宁寺塔基遗址周围出土泥塑1560余件,几乎全部为残件,采用手工与模制相结合的手法雕塑而成,是永宁寺遗物中最精彩的部分。这些泥塑中既有佛和菩萨造像,也有飞天、比丘以及世俗供养人像,还有高冠大履褒衣博带的上层人物及其侍从、文吏和武士等,每件泥塑虽然残缺不全,却造型精致、形态生动,传递出淡然、自信、从容、豁达的气度。

  黄超介绍,永宁寺泥塑是同时期佛教塑像中极精细者,以身着多层衣物的塑像为例,每一层服装都是层层贴塑在已经做好的像胎上,有的服饰所用泥片厚度甚至不过0.05厘米,体型较小的影塑像的发髻簪花,肩头装饰也一丝不苟用其它材质做好后插附其上,可谓极尽工巧。如果您感兴趣,不妨到现场自己找一找这些工艺的精巧之处!

  为营造沉浸式观展体验,展览现场还加入了影像及声音作品等数字技术展品,把永宁寺的最新研究成果转化为视觉形式。展览中的文物沉默不语,却与我们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我们一起走进展厅,隔着时光和历史的长河,聆听中华文明发展传承的故事。(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智慧 通讯员 魏薇 文/图)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其宁惟永——北魏洛阳永宁寺特.. 下一篇洛阳博物馆开展“吹响廉洁监督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