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3月8日,是国际劳动妇女节,又称三八妇女节,是为庆祝妇女在各领域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而设立的节日。自古以来,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始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她们既美丽温婉,又坚韧果敢,是历史长河里不可或缺的一道靓丽风景。不同时代的女性服饰,不仅为女性增添了风韵之姿,也呈现出一个时代的光彩风貌。在“国际劳动妇女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洛博云课堂将和大家一起通过几件精美的馆藏文物了解中国传统女性服饰,领略古代女性雅丽多姿的华服之美。

这件是汉代的七盘女舞俑。俑高14cm,头梳双髻,身穿长袖舞衣,腰系短裙,下身着长裤,身体前倾,左臂平举屈肘向上,右臂自然下垂,右腿后蹬,左腿前屈踏一鼓,作踏鼓盘舞的姿势。女俑舞姿轻盈,让人沉醉其中。
汉代女性的服饰非常多元化,有深衣、袍、襦裙、半袖、裤等。深衣形式一般为交领右衽,续衽钩边,分为曲裾深衣和直裾深衣。而形制宽大的袍服,除了用作便服外,还可以用作贵族女性在一些特定场合的礼服。这一时期,襦裙也非常的盛行,裙子多为长裙,长度一般至脚面甚至拖得更长。半袖则是穿在衣服最外边的一件上衣,有的造型简单,没有任何装饰,有的加以缘饰、折裥,显得十分华丽。

这张图片向大家展示的是洛阳博物馆馆藏文物“北魏女舞俑”。俑高12.6cm,头梳双髻,面部圆润,头部微微向上扬起,身穿交领窄袖长裙,左臂平举屈肘向下,右臂下垂斜贴身侧,髻施黑彩,红腮朱唇,裙施红彩,尽显灵动鲜活之态。
北魏女性常见服饰主要有上襦下裙和上衣下裤两种。襦裙则分宽袖襦裙和窄袖襦裙,上襦下裙一般作为日常家居服饰,贵族妇女在会见宾客的时候,通常身着长袍以示身份。上衣下裤式亦称褶服,即上着宽袖上衣,下穿宽大裤口,两膝处各系一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多元化的穿搭方式也充分展露了北魏女性不同风格之美。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洛阳博物馆唐三彩馆所展出的唐代文物“三彩半翻髻女俑”。她头梳半翻髻,肩披白色帔帛,身着黄蓝相间的条纹状长裙,蓝釉上还有白釉做点状装饰,尽显唐代女性典雅俏丽风姿。

唐制女性汉服也是我国传统汉服中极具特色的一种。它的主要特点是衫、裙、帔的统一。一般是上身穿短儒或衫,下身着长裙,肩佩帔帛,加半臂,裙束位于腰际之上。这种设计在视觉上巧妙地拉长了下半身的比例,营造出一种端庄修长的审美效果。并且当时丝绸织造工艺非常高超,可以织造出质地轻薄的薄纱,把这种薄纱做成帔帛披在肩上,可以将大唐女性衬托的更加飘逸如仙。
不同时代的服饰各具特色,赋予了女性不同的风韵之美。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洛博君祝各位女性朋友们节日快乐,生活美满,事事顺心如意!
欣赏完风姿绰约的女俑之后,请大家和我一起动起双手,通过手工折纸重温我国传统服装之美吧!
准备材料:折纸、笔、剪刀、胶棒。
制作步骤
1. 用笔在折纸上绘制出下列图案,并用剪刀将图案裁剪下来;

2.将裁剪下来的图案进行折叠、拼接和粘贴。
请点击下方链接浏览制作视频:
制作视频
撰稿 张璐璐
视频制作 张璐璐 李晨飞
审核 魏 薇 李晨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