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四节气 |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一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民间素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谚语。暑,表示炎热,小暑时,天气已经炎热,但还没到最热的时候,故名小暑。

小暑·物候
小暑至,表示季夏时节正式开始。《礼记·月令》中记载:“季夏之月……温风始至,蟋蟀居壁,鹰乃学习。”根据元代吴澄撰写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注解,小暑时分,温热之风至此而极,蟋蟀羽翼稍成,居于墙罅之中,鸷猛之鸟开始练习搏击,以迎肃杀之气。

小暑·诗词
《小暑戒节南巡》
南北朝·庾信
百川乃宗巨海。众星是仰北辰。
九州攸同禹迹。四海合德尧臣。
朝阳栖于鸣凤。灵畤牧于般麟。
云玉叶而五色。月金波而两轮。
凉风迎时北狩。小暑戒节南巡。
山无藏于紫玉。地不爱于黄银。
虽南征而北怨。实西畧而东宾。
既永清于四海。终有庆于一人。
《小暑六月节》
唐·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和答曾敬之秘书见招能赋堂烹茶二首》(其二)
宋·晁补之
一碗分来百越春,
玉溪小暑却宜人。
红尘它日同回首,
能赋堂中偶坐身。
小暑·习俗
在古代,季夏时节,天子应时而居于明堂的右室,出则顺应夏火之色,车马、旗帜以及服饰都用大红色,食物以鸡和豆食为主,用的器皿是高而粗糙的。并命渔师打蛟捕鼍,命看管湖荡的人缴收可用的蒲草。
在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食新”就是“食辛”,即在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农民将新打的米、麦等磨成粉,做成面食,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祈求风调雨顺,并将做好的面食与亲友分享,一齐品尝新鲜的滋味。
此外,小暑不久即进入三伏天,“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天炎热,人们苦夏,食欲往往大不如前,饺子配以腌制的酸藕,可达到开胃解馋的奇效。
洛博寄语
小暑过后即将进入三伏天气。伏天开始,人体阳气旺盛,在避暑之余也要注意养阳、防寒,注意饮食,切莫过度贪凉,以防寒邪侵袭。

供稿:王利莹
审校:魏薇
排版:徐阳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