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洛遗珍——洛阳都市圈文物联展”之“鹰城古韵——平顶山”

平顶山北恃嵩岳,南临宛襄,西连伏牛,东接淮海,雄踞中原腹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旧石器时代的张湾遗址,新石器时代的阎村、洪山庙、煤山遗址,构成了平顶山灿烂的史前文明。商代建应,周天子封其弟于应,古应城与应国墓地的考古发现,揭示了这一湮灭已久的中原古国的历史面貌。春秋战国延及两汉,楚风北渐,平顶山成为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的交融之地。

应国位置示意图
据甲骨卜辞记载,商代已有应国。周初成王改封其弟于应,至公元前七世纪初为楚所灭,立国约360年。应都地望在今河南平顶山滍阳镇一带,平顶山应国贵族墓地的考古发现,揭示了这一湮灭已久的中原古国文化面貌。所出器物不仅工艺精湛,而且青铜器铭文内容对于考证应侯世系、应国职官、礼仪制度及应国与周边诸侯国的关系均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西周·应侯铜鼎

西周·邓公簋
“河洛遗珍——洛阳都市圈文物联展”重点展出了应国出土应侯铜鼎、应申姜铜鼎、邓公簋、应侯铜盨等一大批青铜器及一套四璜联珠组合玉佩。其中“应申姜鼎”,内壁铸有14字铭文“应申姜作宝鼎,其子子孙孙永宝用”反映了应国在春秋早期与南阳一带的申国通婚联姻的事情;“邓公簋”的簋盖与器内底部均有“登(邓)公(乍)作应嫚毗媵簋其永宝用”12字铭文,记载了邓国国君邓公为其女儿嫚毗出嫁应国而特意制作的陪嫁礼器,揭示了邓国与应国联姻的交往关系。


春秋·应申姜鼎


曾经辉煌的应国为后人留下了大量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物,除大量的应国青铜礼器之外,还有玉器、陶瓷器、兵器、车马器、货币、木漆器等,这些器物是反映应国历史乃至先秦时期中原地区历史面貌的重要实物依据。

唐·黄道窑花瓷四系罐

唐·段店窑黑釉蓝斑瓷执壶

宋·钧窑带匣钵瓷碗
平顶山名窑遍布,迄今共发现唐、宋、金、元时期各类窑口100多处。其中鲁山段店窑和郏县黄道窑的花瓷、宝丰清凉寺汝官瓷、汝州张公巷瓷、金元钧瓷等,品类丰富,工艺精湛,是中国唐宋名窑的典范,反映了唐宋时期北方制瓷业官民并举、蓬勃发展的繁荣局面。
供稿:洛阳博物馆陈列部 黄超
照片:洛阳博物馆志愿者 刘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