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洛博动态
洛博动态

三月学雷锋月特别策划【四】和而不同 美美与共——洛博志愿者各组团队成员风采展示
发表时间:2021-03-17 阅读数:2668【

  说说我们小家的“年轻人”和“能工巧匠”

  ——洛博周三组志愿者侧记
 

  2017年某天,被妻子单位以前的同事“凡草”女士(董芃,洛阳博物馆志愿者)拉去洛阳博物馆参覌《张大千画展》,蹭听了洛博资深志愿者“风雅颂”老师(孙颂老师,洛博2012年首批志愿者)给单位同事几个小朋友的讲解——栩栩如生,娓娓道来,让我感觉孙老师应该是位持笔多年的画家。但后来她说她并非画家:没写过毛笔字,没画过画(后来当了志愿者后与孙老师接触了解,她从小就有绘画的天赋,信手涂鸦,就会画出令人赞叹的佳作来),这很神奇!

  图:讲解中的董芃老师

  在凡草女士鼓励下,风之子一颗文青之心开始蠢蠢欲动起来,次年2018年报名、面试、培训、三次考核,顺利被“录用”,挂牌持证上岗。

  图:单澍泓老师“挂牌持证上岗”讲解中

  学习期间有幸认识了前辈战友“美丽洛阳”老师(潘景修老师,洛阳博物馆首批志愿者),一见如故,他虽然不是洛阳本地人,但酷爱历史,家中宝贝就是一柜柜的书了。他讲起洛阳历史和洛阳文物,无论王侯将相、文人墨客,还是青铜瓷器,书画玉器,都是如数家珍,信手拈来。

  入职后来到周三组(博物馆志愿者新入职后都会相应根据个人的情况进入相应的服务小组,每周三服务)。记得“上班”的第一天,巧合地遇到了初中洛阳第33中学同学周延老师,非常高兴!他现在在职上班比较忙,但仍坚持抽出时间每周三尽量来博物馆“打卡”上班,还是个热心人,经常为我们周三组的交流学习、排练节目提供方便。

  图:周延老师讲解中

  图:孟佳老师

  上班的第一天,还遇到了曾经在一个车间共过事的“同事”——孟佳老师(上图),以前都曾在一拖某军工分厂从事军工产品的质量检验工作。

  随着博物馆志愿讲解工作的持续开展,对我们周三组的家庭成员慢慢熟悉起来——发现我们组的资深老师较多,吴如意老师、闫育珂老师、杨明老师,都是洛博首批志愿者。她们退休前,有的在学校、有的在报社、有的在银行……她们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干得风声水起,成绩卓著;当了志愿者后,更是发扬精益求精、勤勤恳恳的优良传统——现在都是接近七旬的人了,按说应该在家安享晚年、含饴弄孙,可她们的心态又是那么“年轻”。她们常年坚持来馆打卡上班,每年服务时间都在260小时以上,她们对待工作的态度,为我们做出了表率和标杆!

  吴如意老师(下图),风之子洛阳第19中学的学姐。讲起洛阳的文物及历史,深入浅出,妙趣横生。记着2018年有次参加洛博志愿小分队移动博物馆进学校宣讲洛阳历史,吴老师的讲解,台下的师生全神贯注,一张张满足的笑脸让风之子印象深刻。





  图:闫育珂老师

  闫育珂老师(上图),经常将自己新琢磨的“小吃”拿到服务站与大家分享,今年春节期间还品尝老师的洛阳小吃——炸咸食,很美味呢!闫老师有时候会到加拿大探亲,不忘志愿服务精神,还在加拿大安大略博物馆做了中文志愿讲解员,从她传回的照片让我们感觉到了志愿服务走出国门,为她自豪!

  图:杨明老师

  杨明老师(上图),因为与我经常每周三同车前往博物馆“上班”,非常熟悉。车上,有时杨老师就会耐心地辅导我的文史知识方面的欠缺,这些“小灶”让我受益匪浅!杨老师退休前曾在报社从事编辑工作,我们博物馆志愿者的专属报纸《繁星》起初还是杨老师编辑的呢!今年春节期间的初六(2月17日),象往常那样,我们一起同车“上班”。看到杨老师提着装着厚厚文字数据的提兜很好奇,原来是老师给朋友修改的游记文稿,而且她还亲自将文字手写版,一字一行地键盘录入。看文档厚度,保守估计至少几十万字!一字一字的录入,这得花费多大的功夫啊!

  我们周三组组长白莉老师,退休前在市卫生部门工作。她虽然个头不高,但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将周三组的日常讲解工作、出外参覌研学,都组织得井井有条。我们周三组经常负责外地和本地学校的研学洛博《河洛文明史》的讲解工作,有时高峰的时候一天可以达到数百人之多。但只要组长振臂一呼,大家都会积极响应,从未“掉过链子”,有的老师一天下来嗓子都累哑了!我们周三组老师每周三出勤率高,斗志昂扬,老师们通力合作,能打仗打胜仗,圆满完成任务。





  组图:白莉组长和组员们

  图:赵军老师

  女中巧手赵军老师(上图)。凡是博物馆需要做个文物“道具”、模型,只要找到赵军老师,她只须稍加思索,就会用最简单的材料神奇地变换出各种各样形态逼真的“拷贝”来(下图),令人叹为观止!





  图:赵军老师制作的手工

  图:张俊芳老师

  《美篇》“快手”张俊芳老师(上图)。张老师虽然网名“声声慢”,但干起工作来,可是迅如闪电,一点都不慢!每当我们周三组参加研学,资深大咖老师给我们周三组开小灶辅导,洛博有临展,她做的《美篇》秒出,既快且好!

  英语达人武超华老师。武超华老师有自己的英语培训工作室,外语水平自然了得!我们同为2018年入职新人,武老师当了志愿者后,为来馆的外国游客进行了十几场的外语讲解,受到国际友人的称赞。去年博物馆志愿者年会我们周三组表演节目《年方六千》时,我突发奇想,将自己“绿松石龙形器”的一段讲解词用英语朗诵,英语的文字及发音多亏了武老师的帮助和辅导:

  Hello,How are you!

  You said that you are Chinese people and descendants of the dragon, while I’m a dragon from Erlitou—the capital of Xia dynasty.



  图:武超华老师和外国游客

  我们周三组男老师多。除了前边提到的潘景修老师、周延老师、武超华老师,还有涂津生老师、韩洪涛老师、马继坤老师、薛立平老师。洛阳博物馆200多名的志愿者队伍里,女老师占85%以上,男老师只占不足15%,可我们组就有7位之多呢!忘了俺也是一份子呢,8位之多!再重点说说后三位:

  图:韩洪涛老师

  韩洪涛老师(上图),我的高中同学的弟弟、内弟,什么情况?原来韩洪涛老师的姐姐、姐夫,均是俺的高中同学!

  马继坤老师(下图),气宇轩昂。去年初我们周三组年会表演节目《年方六千》,他与另一位老师原丽娟女士,作为两位领读者,声音饱满,字正腔圆,颇有专业主持人的风范!为我们组节目的表演加分不少!本来在今年年初的年会,因疫情延期,马老师饰演舞台剧《庄王问鼎》里的庄王,到时候一定是本色演出。



  图:马继坤老师

  图:薛立平老师

  薛立平老师(上图),是2018年唯一一位被破格招入的志愿者。因为年龄已经超过了对志愿者报名年龄的限制,但他对文博事业的热爱,感动了洛博。薛老师以前是天子驾六博物馆的资深志愿者,洛博讲解上手快,讲得好,深受听众喜爱。

  作为一名入职3年的“年轻”志愿者,作为5月1号出生的人,我认为:作为一名普通的劳动者,倘若能够劳动得动、劳动得好,那么对于劳动者自身而言,就是莫大的幸福!何况我们从事的还是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服务的这样一群人!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们组郭美歌老师说的好:“有爱心最有魅力!”那么从一位摄影业余爱好者的眼中:我们博物馆的志愿者,无论高矮胖瘦,女老师都是甄洛(传说中的洛神),男老师都是潘岳(又名潘安,历史上有名的大帅哥),因为苏轼说得好:“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这样一群人,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永远是年轻!我爱你们!愿我们在洛博这片缘份的天空下,在志愿团队温暖的家庭里,分享学习传递快乐,不忘初心,风雨同行!

  图:愿我们的周三组小家永远青春洋溢,快乐如意!

  洛博君悄悄话:“资深”组员荟萃的周三组,都有一颗年轻的心喔。组长白莉老师2015年加入洛阳博物馆,非常爱这个充满正能量、积极向上、互助友爱的周三组“小家”里每一位老师。

  她喜欢的“文物”很特别:隋唐城的模型——从看到它的第一眼起,白莉老师就在脑海里产生了挥之不去的疑问。正是这个疑问,让她走进了洛博,走进了志愿者队伍。通过学习,白莉老师的疑问也从此得到了解答——那么,洛博粉丝们,你们是不是对博物馆的文物或者“文物”,也有想知道的答案呢?

 

  策划:洛阳博物馆宣教部

  文稿:洛阳博物馆志愿者 单澍泓

  照片:洛阳博物馆志愿者团队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洛阳博物馆镇馆之宝——三彩黑釉.. 下一篇洛阳博物馆邀您共看《博物馆说》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