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志愿者专委会是团队“总领队”,那么,从周二到周日的各小组组长,就是“分领队”队长。从今天起,洛博君就要带读者走近这六支和而不同,却美美与共的精彩小分队;看一看在各组组长的带领下,雷锋精神是如何在这六支小分队里,在各不相同但都一样可爱的志愿者老师们中,继承和传递着……
现场直播:周二组的一天
初春的洛阳,乍暖还寒。
今天是星期二,一大早,张海利老师就来到了洛阳博物馆。她是洛博周二志愿服务小组的组长。
九点整,游客们陆续走进了博物馆的展厅,而身穿绿马甲的志愿者老师已精神饱满地在各自的服务岗位上了。观众没赶上第一场韩洪涛老师的定时讲解?不用着急,展厅里、文物前,“绿马甲”正根据不同观众的需求进行着订制讲解呢。


图:洛博志愿者老师欢迎您
看:一厅门口,在一群来自北京的游学团旁,略带东北口音的张辉老师正娓娓道来:“河洛文化分布的中原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二厅展柜前,一对老夫妻正饶有兴致地听田笑老师讲陶制百花灯。听了讲解,老人惊叹这件东汉时期的文物是可以拆装的。

图:张辉老师讲解中
三厅的展板边,一位背包的青年人正在听薛立平老师讲隋唐大运河的前世今生。赵瑞霞老师则在二楼的珍宝馆给一群时尚的年轻人介绍青铜纹饰的繁复之妙与狞厉之美;而获得观众留言称赞最多的“明星志愿者”范溪闽老师,身边总会围满研学的中学生,这些孩子们正津津有味地听她讲和洛阳历史、文物有关的成语和典故呢……志愿者老师们就是这样忙而有序地服务着。

图:范溪闽老师讲解中

组图:周二组老师讲解中
左图为:赵瑞霞、陈兵兵、杨荣欣,右图为:崔艳琴、韩洪涛、董勇峰
崔艳琴和杨荣欣赶来了,她们是利用中午的休息时间来服务的。
组长忙迎上去,对她们说:“快歇会儿,十分钟后,崔老师到三厅接张老师;等会儿有两位西安的志愿者同行,杨老师,你正好有时间,你就接待他们,通讲吧。”
无论是接待几百人的参观团队,还是接受临时讲解任务,张海利组长都是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大家来服务,都安排讲解机会。

图:张海利组长讲解中

组图:周二组老师讲解中:邱华、田文、田笑
十二点多了,文博界元老级志愿者潘老师才结束讲解。当他和董勇峰老师一起走进办公室时,组长又忙迎上前:“潘老师,快休息一下吧,你们的午饭已帮着打回来了,在开水房的电炉上温着呢。董老师又讲了两场,辛苦了。”董勇峰老师真是棒!她是去年才考入博物馆的,但董老师刻苦学习认真整理讲解词,很快就通过了馆里的三次严格考核,成为第一个可以通讲河洛文明展的新志愿者。现在已累计讲解70次,服务近100小时了。
中午的吃饭时间也是大家聚在一起面对面交流的好机会。组长看大家都在,就说:“等大家都吃完饭,可以有时间到侧门边再排一下大合唱的队形。咱们二组上次在夜场表演的《白玉杯》应该还有机会再演,我们要随时做好准备。”“放心吧,组长。”甘静老师在一旁只是喝着水,“我每天都有练呢,争取演出前再瘦回到90斤,一定不会让白玉杯的独舞掉链子。”“好,咱们组人才多,演出积极性也高,要想让历史说话,让文物活起夹,舞台表演这种形式最好了。陈瑜红老师,挤时间再创作个节目吧,大家来排,只要有需要咱就可以演。”

图:周二组原创舞台剧《白玉杯》演员

图:甘静老师在原创舞台剧《白玉杯》中

图:《白玉杯》编剧陈瑜红老师
组长接着说,“还有李亚娟老师又发来了朗诵的教学视频。‘纠错官’崔老师也针对每个人做了详细的点评。还有两位老师没往朗诵群里交作业,要抓紧时间了。下一期该杨老师当主持人了。”

图:朗诵“教官”李亚娟老师
洛博君旁白:这是周二组自发成立的朗诵群。由李亚娟老师带领,主要练习科学用嗓和准确发音,建群三年多,过半数老师都在群里学习过,每个月学习一首正能量诗词文章,大家轮流朗诵品评,由责任心强的崔艳琴老师担当识字官,指出错音,老师们的发音越来越好了。
正讨论着,苏东老师走进了办公室,大家立刻说:“苏老师,快给我们讲一下石窟临展!”“大家一起学习交流吧,”苏老师非常谦虚,“我昨天正好又查到了一个新的知识点,咱们一起上去看看。”大家兴奋地交换了一下眼神,无需多言,立刻拿出小电筒,带上笔记本,直奔二楼,趁着中午游客少,抓紧时间学习新的知识。这个洞窟里的壁画,这个飞天和那个飞天手拿的乐器有什么不同?……田文老师、邱华老师、田玉焕老师忙拿出笔记本记下知识要点。时间紧,知识多,先记下,回家再消化,不懂再在微信群里问——因为咱们下午的三次定时讲解可不能受影响!商量好了,下午的定时讲解大家来接力服务。

图:苏东老师为大家讲解三大石窟联展
不知不觉,展厅里清场的音乐响起了,志愿者老师们才又重新聚到办公室,该陈兵兵老师教大家学英语了。大家都不愿错过他这个同传英翻老师。虽然现在是疫情,没有来外宾,先做好准备,将来游客多了,这些英语都能用上的。

图:周二组英语学习中
洛博君旁白:这是周二组自发成立的另一个英语学习小组群。由组里英语水平最高的陈兵兵老师组建,群里还有张朝英、董勇峰等几位英语口语好的老师辅助,帮助大家学习简单的英语交流。
要闭馆了,老师们走出博物馆,互相诉说着今天的收获与体会。孟爱玉老师说:“‘给力组长’光忙着为我们服务,她没讲解机会了。”“下午有一个穿汉服的小美女找《唐宫夜宴》的同款服装,”董芃老师忙说,“是组长带她到二楼的三彩馆,给她一个人讲了半个小时的洛阳唐三彩呢。我已拍了照片,等晚上都发到群里,大家记得收美照哟。"
每周二的服务时光就这样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中度过,它就像裹着蜜糖一样,让人感到甜美、幸福,值得大家留恋、回味。
组长张海利老师推着小电动车,抬眼看到了广场边茵茵的绿草和开得热闹的早樱,她兴奋地拿出手机,在周二组留言到:又该到我们春季游学的时间了。大家想一想,这个周末我们去哪?还要顺带着放风筝、摘草莓……


组图:“给力”周二组的志愿者老师们

图:从左至右三位老师依次为:张辉、范溪闽、张海利
洛博君悄悄话:看过这场生动的“直播”,是不是觉得周二组很“给力”?“给力组长”,低调好学的周二组组长张海利老师,2016年加入志愿者团队,五年来每年都超额完成馆里规定的服务和讲解时间。喜爱文史知识的她,在不断充实提高自己的同时,愿以奉献精神为宗旨,做好专委会的好帮手,做好周二组老师们的服务员。
张海利老师最喜欢的文物是夏代灰陶杯。她惊叹于3700年前工匠的创造力,欣赏它的端庄大气,集实用性和美观性于一体——咦?是不是听起来有点熟悉?是不是和哪位志愿者老师喜欢的文物“相似”呢?那就在公众号文章里找一找吧……
策划:洛阳博物馆宣教部
文稿:洛阳博物馆志愿者 陈瑜红
照片:洛阳博物馆志愿者团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