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日的最后一个节气里,孕育万物生长的大地,再次对雨充满了渴望。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是谷雨,它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在公历4月19日至21日入节。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语。谷雨的到来说明寒潮天气已经基本结束。谷雨前后也是牡丹花开的重要时段,因此,牡丹花也被称为“谷雨花”。“谷雨三朝看牡丹”,赏牡丹成为人们闲暇重要的娱乐活动。

【谷雨风俗】
曾有诗云:“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 。谷雨茶,也叫雨前茶、二春茶,极受茶客们的追捧。人们之所以对谷雨时节所采之茶情有独钟,是因为谷雨时节雨量、气温都非常适宜茶叶生长。据南方的茶农说,用谷雨这天上午采的新鲜茶叶制成的干茶才是真正的谷雨茶。更讲究的是,谷雨茶还分一芽一嫩叶组成的旗枪和一芽两嫩叶组成的像鸟舌头的雀舌。旗枪和雀舌都是茶的佳品,口感舒适,馨香怡人。 传说喝了谷雨茶,可以清火明目,有病治病,无病防病。南方是品茶,北方呢,则流行在谷雨时吃香椿,“雨前香椿嫩如丝”,据说,这时候的香椿同样可以提高免疫力,还附加止泻、健胃、消炎等功效,食疗的功效一点儿不逊色。
谷雨还有祭仓颉、禁蝎、祭海、爬坡等习俗。
【谷雨小贴士】
谷雨时要尽量避免淋雨。此时虽是春天最后一个节气,但气温还比较低,淋雨容易感冒。谷雨时预防疾病的重点在于去湿气,有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要小心提防了。建议多吃些海带、豆芽、竹笋、鲫鱼等食物,这有利于排出身体内的湿热之气。谷雨时节要抓紧时间调理肝血,可以多吃枸杞、何首乌等,少吃海虾、羊肉、辣椒等大辛大热之物,这时候,外面天气还不错,可以出去钓钓鱼、跑跑步,总之要保持心情舒畅。

【“谷雨”的由来】
为什么“谷雨”做节气名——要从仓颉造字说起,黄帝时代出了个能人仓颉,三年造出一斗油菜籽那么多的字。天上的玉帝听到这件事儿,决定重奖仓颉。一天仓颉正在酣睡,梦中听到有人大喊:“仓颉,玉帝问你想要啥?”仓颉说“我想要五谷丰登,让天下的老百姓都有饭吃。”那人便飞走了。第二天,仓颉正要出门,却见满天向下落谷粒,足足下了半个时辰,那谷粒铺满了整个村子,铺满了山川平地。这时仓颉忽然想起梦中的情景,知道是玉帝对自己的奖励,便急忙去报告给皇帝。皇帝听了仓颉的汇报,于是把下谷子雨这一天做为一个节日,叫做谷雨节,命令天下的人每年到了这一天都要欢歌狂舞,感谢上天。
【洛博里的“谷雨”】
在这样五谷丰登的日子,洛阳博物馆也有很多跟五谷杂粮有关的文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古代人们都用什么来加工五谷杂粮以及如何存储吧。
洛阳地区分布着迄今为止所发现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不同的文化类型的遗址,有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而在裴李岗文化时期,是以农业为主的,如饲养家畜家禽,兼营渔猎和采集,生产工具仍以石制工具为主,以石磨盘和我石磨盘为代表性的器具,它们是进行粮食加工的工具,为粮食和谷物脱壳使用的。(下图为石磨盘和石磨棒)

除了新石器时代人们用来加工粮食等农作物的石磨盘和石磨棒以外,东汉时期也出土了随葬的陶器,其中有大批式样繁多的陶制建筑明器,既有供人居住的宅院和楼阁,也有储存粮食的仓房,以及舂米磨面加工粮食的作坊。由于汉代墓葬对于生活方方面面都很注重,陶鼎和陶仓也是汉代墓葬中常见的随葬器物,他们表面大多数还有朱书红字“肉脯”“栗万石”“小麦万石”等字样,寓意着五谷丰登,衣食无忧。(图一为东汉陶鼎,图二为东汉陶仓,还可以看到陶仓上的“小麦万石”红色字样)

说起粮食的储存,你知道有“天下第一粮仓”之美誉的含嘉仓吗?含嘉仓城位于今天洛阳老城西北角,是隋唐两代政府设置的大型粮仓所在。在仓库里还发现了部分保存完好的稻谷,为什么稻谷能够千年不腐呢?根据相关专家研究发现,稻谷千年不腐的原因在于两个方面。
首先是含嘉仓的选址科学,含嘉仓坐落于洛阳地势较高的地方,其土质干燥,远离地下河。如此一来,当雨水天气的时候,囤积的谷物附不会受到水分的侵蚀,且谷仓距离地下河水位较远,也能够更好的保护粮食。再者,谷仓附近的土质干燥,也不容易导致谷物发霉腐烂,得以保存得更久。
其次便是含嘉仓的仓窑墙板修建十分讲究,据史料中记载,当时在修建仓窑时,工匠们在挖好地窖后并用大火烘干四周的土层,土层板结干燥,就不易二度进水潮湿。底部先铺上一层极其吸水的草木灰后再铺上木板,在储存粮食时,又用两层草席中间夹了一层谷糠作为分隔层,粮食便被分成了很多层。既保证了不因一粒米而导致整仓粮坏了的情况,也能够防止稻谷堆积发热的情况。

正是有了这些巧妙的设计和保护,才使得含嘉仓储粮有了千年而不腐的奇迹。当然,这个仓窖的发掘也反映出了当时的粮食储存有了制度化、科学化的程度。(下图是含嘉仓发现的谷物标本)

【关于谷雨的诗句】
滁州西涧
唐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春中途中寄南巴崔使君
唐 周朴
旅人游汲汲,春气又融融。
农事蛙声里,归程草色中。
独惭出谷雨,未变暖天风。
子玉和予去,应怜恨不穷。
七言诗
清 郑板桥
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
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供稿:段宜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