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四节气之惊蛰——微雨众卉新 一雷惊蛰始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3月5-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45°时。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有记载:“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在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进入仲春,桃花红、梨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

那么在惊蛰有哪些民间习俗呢?
【春耕大忙】
惊蛰节过后,气温开始陆续回升,雨水增多。“过了惊蛰节,耕田不停歇。”农村普遍进入春耕大忙季节。
【祭雷神蒙鼓皮】
《周礼》有云:“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人们认为,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故有雷声,因此人们也利用这个时机来祭雷神、蒙鼓皮。
【惊蛰吃梨】
惊蛰时节,降水量不大,气候仍然比较干燥。人容易感到口干舌燥。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所以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另外,梨和“离”谐音,吃梨有让病痛远离身体之意。
惊蛰的到来,正值九九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在这时也进入春耕季节。
下面我们来学习几首关于惊蛰的诗词
《春晴泛舟》
陆游(宋)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观田家》
韦应物(唐)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闻雷》
白居易(唐)
瘴地风霜早,温天气候催。
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
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
空余客方寸,依旧似寒灰。
惊蛰时节,万物复苏,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图片来了解一下洛阳博物馆里有哪些“动物”。

玉虎

铜马

黄釉尖嘴狗

石羊

黄釉牛

三彩鸡
冬天从这里夺去的,春天会交还给你。为了迎接春天的到来,万物生灵蛰伏已久,度过了隆冬的严寒,穿越黑暗的煎熬,但却依然为希望坚守着。乍暖还寒疫情形势向好,但并未结束,还需继续“蛰伏”!我们一起撒下希望的种子,期待一个更富于生命力的美好世界,等疫情结束,再共赴春天的约会!(资料整理:杜甲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