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史学资料
史学资料

汉墓壁画中的山:真山假山 看法不一
发表时间:2019-06-25 阅读数:7293【

  

  洛阳烧沟61号汉墓后室后山墙壁画左侧

  山水画,简称“山水”,是中国画的一种。一般认为,在魏晋南北朝时已逐渐发展,但仍附属于人物画,作为背景的居多。而汉墓壁画中,山的形象已出现多例,比如洛阳烧沟61号汉墓壁画即其中之一。

  这座墓的年代在西汉元帝和成帝之间。位于墓室后壁山墙之上绘有一幅“宴飨图”,画面以山峦为背景。

  这组山峦,形象简单,外轮廓以墨线勾勒,用笔粗细有别,线条之间的叠压、组合关系符合山势的规律。在这条墨线以下,染以紫色和绿色,三者结合,可以看到山的基本形体。然细察看,发现山之外轮廓更多地是由一个个竖点所构成,这与后世山水画中常见的“点法”类似,表现的应该是树木。独立的山水画在隋唐时才产生,这幅壁画中的山的画法和后世技法之形象关联,颇耐人寻味。

  那为什么要画山呢?壁画研究专家贺西林先生将此幅壁画命名为“野宴”,可能受到山峦背景的影响,认为故事发生在野外。郭沫若先生认为壁画反映的是鸿门宴的故事,此说受到广泛质疑,但他对山的推断大约是可信的,即“壁画中的壁画”。

  中国美术史研究学者姜彦文推测,此处山的图像很可能是绘于步障或其他类似设施之上。可以补充的证据是,画面右侧悬置的四个挂着牛肉和牛头的黑色大钩,与其说是在山上悬挂,不如说是在“障”上悬挂更为合理。

  正因为山是障上面的山,所以人自然画得比山还要高大。由此,可以推断,唐代著名绘画理论家张彦远认为魏晋以后的山水画“人大于山”,或许是将“画中的山”误读成了真实的山。

  专家点评:(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馆长朱世伟)中国山水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很高的艺术成就,在中国绘画史和世界绘画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出现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个较长时空慢慢显现的过程。汉墓壁画“宴飨图”中人物背后的简易的山峦图像,可以说是山水画的萌芽,着重强调人与自然和谐融洽的关系以及人对所处生活环境的观察,使人充分感受到汉代人对绘画艺术的理解和创造。(洛阳日报记者 刘永娟 文/图)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粟特人在洛阳的“唐漂”生活 下一篇龙门南溪富贵花——李德裕与《牡..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