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保修复
文保修复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基本陈列改造完成
发表时间:2016-07-05 阅读数:4236【

  中国文物报讯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原基本陈列“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文物陈列”,自1999年对外开放起已有17 年历史。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5 周年,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决定对原基本陈列进行改造。经过两年的筹备和推进,新的基本陈列展览“伟大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陈列”于7月1日正式向公众开放。

  新的展览改变了原来以文物展示为主的方法,结合运用了文物、图片、图表、文摘、创意展项等多种展陈载体。展出展品278件,其中文物117件(含实物 14件,文献97件、原照 6张,包括国家一级文物 21件、二级文物 5件、三级文物 28件,其他文物 63件),图片、图表和文摘 146件,创意展项 15件。较原基本陈列的148件展品多增加了近130余件。

  新的展览主题明确、主线清晰、意识突出、艺术感染力浓郁,使历史与艺术相辅相彰,为更好地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历史和追梦历程提供了崭新平台。

  展览主题立足更为高远、视角更为宏阔,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放置于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探求民族复兴的宏大历史中进行叙述,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背景、过程以及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意义;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新的伟大起点,以此为开端,中国革命开启了新的伟大征程这一鲜明主题。

  展览内容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序厅:起点”“第一部分:“前赴后继救亡图存”“第二部分:风云际会相约建党”“第三部分:群英汇聚开天辟地”“尾厅:追梦”。

  序厅以极富层次感的13 位中共一大代表和2位共产国际代表的巨大半身浮雕作为表现对象,以中共一大会议最重要成果之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内容作为背景衬托,意在紧扣伟大开端的主题,象征中国共产党人从这里出征的深刻历史内涵。

  第一部分用较少的文物和图片,结合多媒体手段,精到而极具对照地点出了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所遭受的巨大灾难以及一批批仁人志士前赴后继,苦苦探寻救国救民道路的艰辛尝试。

  第二部分详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思想基础、阶级基础及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相应活动,尤其重点讲述了中国先进分子如何从纷呈的诸多社会主义思潮和救国方案中进行抉择,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其中突出刻画了“南陈北李”(陈独秀和李大钊)在中共建党过程中的引领作用。

  第三部分以“人”与“事”相结合的历史叙述,深刻呈现了出席中共—大会议代表的早期经历及会议本身跌宕起伏的故事进程,并配合了具有震撼力的多重艺术手段。同时,相对原陈列增加了“中共创建初期的活动”这一版块。

  尾厅以追梦和缅怀为基调,运用版面、浮雕和多媒体多重结合的形式,以史诗式的高度概括叙述,烘托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历史征程。

  展览在规划中突出强调权威意识、史实意识和创新意识,并以最新的展陈理念为指导,依托现代博物馆、纪念馆的展示手法,运用了大量新的辅助表现形式,如艺术品、多媒体、模型、场景、动态电子图表、剪影、灯箱等,同时新增多件馆藏国家一级、二级文物,使得多个内容版块及创意展项颇具亮点。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周口店遗址部分化石地点将暂时封闭 下一篇河南省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修复班学..

热门文章